九月的晨雾还未散尽,庄子田后山的仙人掌海已泛起层层绿浪。谁能想到,五年前这里还是让村民直摇头“种啥啥不成”的石漠荒山?如今,这方5000亩的“石头缝”,正源源不断产出着年产值破亿的生态黄金。
故事要从党支部书记鲁春红那双沾满石屑的手说起。2019年,她蹲在裸露的岩缝间反复测算:“仙人掌不需要沃土,旱地就是它的温床!”这个发现让全村人看到了希望——曾经让七成青壮年逃离的“空心村”,终于找到了对抗石漠化的“绿色武器”。
修路、引苗、试种,三道难关横亘眼前。鲁春红抵押房产贷款300万,在悬崖峭壁间凿出3公里产业路。村民们用箩筐背苗,在石缝中栽下1500亩仙人掌幼苗。当第一株仙人掌在岩缝中扎下根系时,82岁的老支书王德顺抹着眼泪说:“这比种金子还金贵!”
奇迹在2022年秋悄然绽放。仙人掌基地首次挂果便产出260吨饱满果实,销售额突破500万元。但庄子田人没有止步于此,他们与壹亩良田公司合作,将仙人掌开发成果干、酵素、啤酒等12种产品。最令人惊叹的是,连被视作废料的仙人掌刺,都被巧手匠心制成文创工艺品,实现“全株零浪费”的生态奇迹。
如今的庄子田,已形成“种植-加工-文旅”的黄金产业链。王云喜的“云上仙掌”农家乐里,游客们争相品尝凉拌仙人掌、仙人掌炖鸡等特色菜肴。今年7月,首届仙人掌文化旅游节吸引4万游客,彝族刺绣与仙人掌美食在青山绿水间交相辉映,让这个昔日的“空心村”变身网红打卡地。
最动人的变化,是外流人口的“归巢潮”。五年间,七成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,昔日的“老人村”变身“青年创业村”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庄子田的“石漠化治理+产业化”模式已在文山全州推广,周边8个县市纷纷效仿。韩国农业考察团惊叹:“这是生态治理的中国智慧!”
站在观景台远眺,鲁春红指着漫山遍野的仙人掌说:“我们治的不是山,是人心。”石缝依旧坚硬,但仙人掌的根系已穿透岩层,将破碎的山河重新缝合。这片土地上生长的,不仅是年产值破亿的生态产业,更是被重新唤醒的乡愁与希望——当生命找到扎根的缝隙,石头里也能长出春天。如今,庄子田人用行动证明:荒山变金山,不仅需要科技的翅膀,更需要扎根土地的初心与坚守。
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