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跟朋友吃饭,他拍着大腿吐槽:“早知道瓷砖通铺这么坑,我死活拦着她!”本来两口子奔着“连成片显大”去的,结果装完老婆天天坐在沙发上叹气——好好的新房,怎么越看越闹心?
先说钱的事,朋友一开始算得明白:80平地面,瓷砖加铺贴1万5够了。
结果老婆非说“大砖才高级”,盯着750×1500的砖不放——这砖比800×800的贵了近一倍,铺贴师傅还说“大砖要调平,每平加30块”。最后算下来,光地面就花了2万5,超了整整1万!本来预留的沙发预算是8000,现在只能买个4000的布艺款,老婆摸着沙发套直皱眉:“这哪有之前想的质感?”你说装修预算本来就像挤牙膏,这一下把关键项的钱挤没了,能不糟心吗?
再看细节,简直是“放大镜下的灾难”。门口那块瓷砖,师傅居然裁成了跟传统过门石一样的尺寸,颜色还比客厅砖深两度——好好的通铺到门口突然“断了节”,跟路上踩了块凸起的砖似的,走过去都觉得别扭;客厅电视墙旁边更离谱,有一条20厘米宽的小砖条,朋友说那是最后一块砖没裁开,只能凑合用。客人一来就问:“这是特意留的装饰条?”他都不好意思承认:“这是翻车现场。”通铺不就是要“连成片”吗?
这些边角没处理好,比传统铺法还显乱!
最让老婆难受的是“没家的温度”。朋友家从客厅到卧室、甚至书房,全用同一款冷灰色大砖,连纹理都没换。冬天没通暖气的时候,踩上去脚底板发凉,坐在沙发上总觉得“像在商场的样板间”——明明刚买的抱枕是粉色的,铺在冷砖上都显得“没热气”;连刚抱回家的猫都不爱在地上跑,总往沙发底下钻。你说咱们装修是为了“住得舒服”,还是为了“拍朋友圈好看”?明明木地板踩上去暖乎乎的,为什么非要为了“显大”牺牲温馨感?
其实瓷砖通铺真的没那么难,我另一个同事家就装对了:装之前让设计师把每块砖的位置都画在平面图上,门口的小砖全藏在鞋柜底下,客厅根本看不到裁剩的条;颜色选的浅灰带点米调,比冷灰温柔多了;规格用的800×800,刚好适合100平的房子,没浪费也没加钱。
装完之后,同事老婆天天拍客厅的照片发群里,说:“比想象中还暖,连我妈都说‘这才像个家’。”
你说,装修到底是跟风重要,还是适合自己重要?
明明想要“大气”,结果踩了钱的坑、细节的坑、温馨感的坑,值得吗?有没有人跟我一样,觉得“回家能踩暖乎乎的地”比“看着显大”更重要?那些为了“流行”牺牲生活感的装修,真的划算吗?
股票配资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